以“长三角”之名成立的联盟,已经多到数不清(图1)

长三角有多少个联盟?估计没人算过,也很难数得清楚,因为数量太多。

联盟,意味着平台共建、服务共享、数据共用、政策共通。如果给联盟换个名字,可以是更时髦的“朋友圈”,也能叫更实际的“资源库”。成立联盟,往往不是合作的起点,而是充分交流之后达成基本共识,需要以某种形式定义合作关系的阶段性成果。换句话说,联盟本身便意味着“一体化”。

近些年,以“长三角”之名成立的联盟不断涌现,有大有小,分布各行各业。2021年5月,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共享优势长板资源;2021年11月,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组建,上海交通大学安徽(淮北)陶铝新材料研究院、马鞍山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复旦合肥先进产业研究院、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等成为标志性合作工程;2021年12月,三省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以提升创业服务工作水平,形成联动机制,更好地服务区域创业者……

成立联盟,意义何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或许能给出答案。经过几次扩容,联盟成员总数由创始的12家增至64家,成员单位涵盖了内外资企业、金融机构、专业机构、高校和媒体等不同的类型,业态覆盖了生态环保、绿色基建、数字经济等领域,这是一种跨行业的“破圈”。在示范区,各家成员单位也在“聚力”,华为公司建设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同济大学建立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三峡集团投资打造元荡慢行桥,还与长新公司共同经营管理水乡客厅公司。不难发现,示范区的点滴变化,一体化发展的诸多成果,都有联盟成员的参与。

联盟虽不可见,交流随时进行;联盟虽不可感,合作切实发生。在一次作为开发者联盟成员的发言中,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提到梅特卡夫定律,这是一种网络技术发展规律,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节点越多,用户越多,网络价值越大。在长三角,类似的效应也在产生:每一个联盟都可以视为一体化建设这张网上的节点,节点之间彼此连接,拉近距离,激发能量。

以“长三角”之名成立的联盟,已经多到数不清(图2)

2023年10月26日,居民在水乡客厅展厅内阅览近年新颁布的各类文件和规划。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水乡客厅,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成就集中展示区,也是周边省市共同打造的体现示范区生态绿色理念的功能样板区。 海沙尔摄

以“长三角”之名成立的联盟,已经多到数不清(图2)

2023年10月26日,元荡碧波荡漾、花草繁盛。宛如缎带的元荡慢行桥(近)与建设中的沪苏湖铁路同框。 海沙尔摄

以“长三角”之名成立的联盟,已经多到数不清(图2)

2023年7月19日,智能车在江苏南京江心洲靠站下客。这里是全国首个纯无人驾驶开放道路“运营测试”岛屿。 海沙尔摄

以“长三角”之名成立的联盟,已经多到数不清(图2)

被誉为“蓝色珠链”的沪苏湖铁路建设现场,背景为青浦华为人才公寓项目工地。 海沙尔摄

以“长三角”之名成立的联盟,已经多到数不清(图2)

2023年3月1日,工作人员在安徽滁州“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一家太阳能电池片企业生产线上忙碌。 新华社 发

以“长三角”之名成立的联盟,已经多到数不清(图2)

2023年9月26日,国内首个“交改直”输电工程——扬州—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跨长江段导线完成更换。 新华社 发

以“长三角”之名成立的联盟,已经多到数不清(图2)

2023年7月22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彭承志(左二)和团队成员在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二号”前讨论研究进展。新华社 发

以“长三角”之名成立的联盟,已经多到数不清(图2)

2023年6月17日,第二届长三角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在浙江湖州开赛。图为男子10公里挑战赛选手出发。 新华社 发

以“长三角”之名成立的联盟,已经多到数不清(图2)

2023年9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分院正式启用。 海沙尔摄

栏目主编:孔令君

来源:作者:巩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