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验证后10款游戏9款合规

游戏诈骗、兼职刷单、红包返利等陷阱盯上未成年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网络游戏、短视频等APP均对未成年人有了特殊设置,但依然有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将“黑手”伸向了未成年人,其中游戏代充、套路返利、兼职刷单等简单骗局成为了未成年人容易上当的“陷阱”。

03月02日, 2024
凉生网络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验证后10款游戏9款合规(图1)

记者实际测试了10款游戏进行未成年人实名认证,其中9款是合规的。 游戏诈骗、兼职作弊、红包返利等陷阱针对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验证后10款游戏9款合规(图2)

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 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22:00至次日8:00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不得为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行网络直播,不得使用手机。未经许可,不得带入课堂。 法律。

学校、家长和社会公众都希望新的保护法能够为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带来更好的改善。 那么,目前的情况如何呢? 5月31日22:00至6月1日8:00,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以未成年人身份登录《王者荣耀》、《阴阳师》等10款热门手游,发现有9款游戏触发了防沉迷选项,其中1款游戏触发了防沉迷选项,其中1款游戏触发了防沉迷选项。游戏仍会正常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网络游戏、短视频等APP针对未成年人有特殊设置,但仍有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向未成年人伸出“黑手”,包括游戏充值、套路返利、打工等。 刷单等简单的骗局,却成为未成年人容易陷入的“陷阱”。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不少黑产从业者通过租用账户、购买账户、伪造支付截图、发送木马等方式设下诈骗罪,甚至诱导未成年人使用父母手机操作支付流程。

01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测试

经过实名认证,10款游戏中有9款是合规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 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持续下降,10岁及以下开始上网的比例达到78%。 首次接触互联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岁至10岁。

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涉及互联网的条款不少。 第七十五条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登录网络游戏。 每天22:00至次日8:00期间,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提供在线游戏服务。

那么,各大网络游戏服务商是否也遵循这一规定呢? 5月31日22:00至6月1日8:00,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使用已注册手机账号但尚未认证的华为手机下载华为应用商店游戏榜前十名的手游: 王者荣耀。 、和平精英、三国演义策略版、欢乐游戏、梦幻西游、原创传奇、阴阳师、大地之王、战神遗迹、大话西游。

贝壳财经记者首先尝试登录上述游戏无需实名认证,发现所有游戏登录前都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其中,《王者荣耀》在登录前专门为未成年用户弹出了一个窗口22:00至次日8:00。 点击不宜使用的“年龄适当提示”。 不过,这10款游戏中,开心消消乐可以游客登录试玩,而三国策略版则提示“15天内可以试玩一小时,且无法充值”。

记者发现,在身份验证提示中,进行身份验证的是华为手机账号系统,而不是游戏APP本身。 首次打开各游戏时,游戏APP都会弹出窗口提示需要华为手机授权,并专门标注了授权以及“是否为成人”信息。

随后,贝壳财经记者使用一名18岁以下学生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完成了华为手机账户的实名验证。 并在规定的未成年人不得提供游戏服务的规定时间内使用该账号登录上述10款游戏。 发现其中9个有弹窗防沉迷提醒。 例如,Luteo Beach的弹窗提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无法登录游戏,下次登录时间为6月1日08:00。”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验证后10款游戏9款合规(图3)

其中一款没有弹出防沉迷提醒的游戏是江西探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原创传奇》。5月31日凌晨3点,记者使用前述华为手机账号登录APP时发现,手机授权后,可以直接开始游戏,不会触发防沉迷提醒。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验证后10款游戏9款合规(图4)

6月1日22时,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再次使用前述华为手机账号登录原创传奇,发现可以正常运行。 但登录《阴阳师》、《索尔图之兵》等游戏时,却弹出未成年人防沉迷提示。 无法玩​​游戏。

不过,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原创传奇》的游戏群体大部分并非未成年人,而是玩过经典网游《传奇》的70后、80后男性。

02

游戏诈骗陷阱

买软件缓解防沉迷?小心钱没了

中国儿童中心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发布的《2021年未成年人网络兴趣洞察报告》显示,互联网在幼儿中加速渗透,88%的未成年人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首次接触互联网。在小学。 此前,未成年人首次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呈现低龄化趋势。 其中,6至9岁未成年人小学前接触互联网的比例为42.3%; 而13岁至16岁的未成年人中,只有10.5%的人在小学之前接触过互联网。 其中,未成年人以玩游戏为目的上网的比例占35%,略低于上网学习的36%。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足够的规定,但未成年人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绕过防沉迷监控。 例如,当记者使用“防沉迷”关键词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时,“防沉迷解毒”等搜索词始终居高不下。

一位《王者荣耀》的“学生党”玩家就曾遇到过这样的骗局。 “我之前搜索过一款声称可以帮助防沉迷的产品,于是我转了30块钱给它。之后我收到了腾讯的祝贺,我以为删除防沉迷邮件成功了,但后来我发现指出该电子邮件是高质量的仿制品,并且防沉迷电子邮件未发布。”

该玩家告诉记者,这种骗局比较少,而且游戏周边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骗局。 “比如,说是免费赠送皮肤,但实际上,说是用100元转微信找零,也有说100元充值300元的。” 没有经验的人很容易被这些优惠券愚弄。”

6月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用相关关键词搜索发现,不少人声称可以帮助“破解防沉迷”并出售相关软件,但这些软件极有可能是骗子。 手法。

诸暨警方今年发布的案件称,初中生小雨在一款手机游戏中被“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强制下线后,发现QQ群里有人在宣传一款可以禁用防沉迷系统,这让她很兴奋。 ,并立即添加QQ“客服”。 经咨询,“客服”表示只需80元,并且保证10分钟内得到防沉迷治疗。 急于玩游戏的小宇毫不犹豫地付了钱。

但就在小鱼发完游戏账号后,“客服”就来了,说该账号绑定了成长守护者平台,需要成人实名认证。 提供信息需要300元,但他们目前正在搞活动,这300元会像这样退还。 为了快速回到游戏中,小宇不怀疑自己在场,但最终却被骗子接二连三的小脚本迷惑,并多次转账。 直至对方失去联系,小宇被诈骗共计1488元。 她后悔了,立即报了警。

诸暨警方提醒王者荣耀合规外挂,诈骗分子通常会在QQ群、游戏部落、游戏内聊天频道、贴吧等地方发布虚假广告,声称可以帮助他人解除防沉迷限制。 一开始收取的费用并不贵,只有几十元,但玩家支付费用后,诈骗者就会开始以其他理由要求玩家继续付费。

03

兼职诈骗陷阱

“用你爸爸的手机支付订单”

手机诈骗并不新鲜,但它却成为未成年人容易陷入的陷阱。 为了购买游戏道具,不少未成年人产生了兼职赚钱的想法。

“我想买个50块钱的游戏皮肤,但又不好意思向妈妈要零用钱,看到广告后,我想自己赚点钱。” 5月29日,学生小杜告诉记者,“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可以做很多兼职,比如刷单、帮别人打字,但后来发现很多都是需要押金的,所以我觉得有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我没有继续。”

有网友表示,“我报名兼职活动时,兼职客服让我给他发支付宝的花呗、芝麻信用和交易信息。 后来还让我申请支付宝准备金,扫描二维码。 我把钱转到了对方的账户上,后来才知道是骗子。”

贝壳财经记者此前在网上发现一则“兼职招聘”信息,并以一名初中生的身份联系了对方。 当对方得知记者“还在上学,没有支付宝”时,立即教记者如何登录父母的支付宝账户,“用你父亲的手机和我聊天”。

随后,对方多次要求记者用“爸爸的手机”登录QQ,“只能用爸爸的支付宝下单”。 每单可获赠30元。 记者称,登录后,对方发送了一个名为“订单助手”的APK链接进行下载安装。 但当下载完准备安装时,记者的手机上却弹出​​了病毒风险警告。

“该APK链接很可能含有木马,安装后支付宝容易出现资金泄露风险。” 天津网安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对于这种陌生的APK链接,最好不要轻易点击或下载,即使没有木马也可能有欺骗性的‘钓鱼’界面来欺骗用户。”

网上和媒体曝光了许多与兼职欺诈相关的骗局。 例如,来自广东惠州的一位名叫成成(化名)的学生突然收到一个名为“某网红生日福利群”的QQ群消息,被一则兼职广告所吸引。 诚诚第一笔订单赚钱后,继续转单。 随后,对方以二维码异常、审核费用、虚拟订单等为由,多次要求诚诚重新扫描新二维码进行转账,共被骗走19万元。

记者发现,诱导未成年人使用父母手机支付是犯罪分子针对未成年人的手段之一。 例如,彭阳刑侦公布的一起案件称,2021年5月,彭阳县辛集乡居民小鹏(化名,13岁)在抖音上观看直播时,一名主播表示可以给带走“和平精英”车辆福利。 何小鹏加了对方的QQ,然后对方说需要两部手机才能领取福利,于是小鹏就把他妈妈的手机拿了过来。 随后对方通过视频打来电话,指示小鹏打开妈妈的微信支付码,并催促小鹏抓紧时间王者荣耀合规外挂,否则福利系统就会失效。 小鹏输入密码,看到妈妈手机上显示“已支付1999元”。 随后,小鹏向对方提出退款要求。 对方要求小鹏再次打开支付码,随后对方骗取了他1999元。 直到小鹏妈妈发现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并报了警。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验证后10款游戏9款合规(图5)

04

红包返利陷阱

送你100元,还你200元?骗你的

《2021年未成年人互联网兴趣洞察报告》显示和平精英辅助网站,42%的未成年人上网以观看短视频为目的。 但短视频也存在“陷阱”,未成年人由于社交经验较少,更容易上当受骗。

“前不久,我刷抖音的时候,有人给我发私信,想加我QQ聊天。后来我进他的QQ空间,看到一个发红包返利的活动,送100元就可以了。”退了200块钱,我觉得可以试试,就用自己存的零用钱给他汇了100块钱,结果他不但没有退给我200块钱,还让我再转去800元到1000元,他可以直接退给我3000元,我想这个人应该是个骗子。 家住天津的初中生小徐此前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验证后10款游戏9款合规(图6)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登录小徐的QQ发现,一位名为“贵少”的QQ用户通过QQ群向他发送了一条临时对话。 对话内容是:“小妹妹,玩返利怎么样?”

记者回答“怎么玩”后,“鬼少”很快发来了一张照片。 图为“返利活动,秒退全款”。 活动项目从满100元999元到满800元18888元不等。 无需等待。

记者试图询问“贵少”如何付款。 他表示可以加微信转账,并把记者拉进了一个新成立的微信“返利群”。 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退899元,或者可以支付10元吗? 收到20元退款后,对方表示“即使不玩,活动也会在10分钟后结束”,并在10分钟后解散了返利群。

天津网安相关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此类诈骗“技术含量”较低,针对的对象大多是反诈骗意识较低的人群。 “他们首先会用伪造的微信转账记录、零钱等方式引诱受害人,或者用‘活动即将结束’等词语制造紧迫感。” 当受害人开始转账时,就会用各种言语诱骗他们转更多的钱。”

多地警方和媒体都报道过类似的回扣陷阱。 例如,福建晋江的学生黄某在某群里看到“10倍返利”广告,引诱学生扫描二维码付款。 随后他表示需要充值一定金额才能返现,诱导学生多次付款。 黄同学用父亲的手机扫描二维码支付10次,共被骗1万元。

彭阳市刑侦局曾公布过类似案件:2021年5月,彭阳县城阳乡居民小娜(化名,11岁)被拉入一个名为“进群秒领红包”的QQ群她的同学。 随后,管理员发来消息“定点发放福利,想要福利私聊。” 小娜加了对方的QQ,对方让小娜发77.77元的红包。 稍后,小娜会把它还给小娜,并发送更多。 小娜发来红包后,对方表示小娜是未成年人,支付失败,但小娜这边却显示支付成功。 这时,对方要求小娜添加“财经”的QQ号进行退款。 添加“金融”后,对方发送了三个二维码,并要求小娜用父母手机扫描二维码,并向对方支付3912.37元。 当娜要求对方要回她的钱时,她发现对方已经删除了她。

如今,此类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案件屡见不鲜:相信“充值返利”的人被骗、参与“兼职作弊”的人被骗、购买游戏皮肤的人被骗、销售被骗等游戏账号……对此,警方提醒,经常检查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 建议仅保留上课所需的应用程序,并卸载所有其他不相关的游戏、社交网络、支付等软件和应用程序。 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 请勿阅读、忽略或点击来自未知来源的电话、短信或链接。 不要理会在网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 不贪图小利,不信得奖,不信挣钱。 额外加钱、以任何理由要求转账、汇款等主张,将不予听取或转交。 家长应妥善保管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

上一篇: 详情王者荣耀画质修改器90帧软件下载地址一览 下一篇:(攻略)射手的对线技巧,赢在起跑线上 暗区突围外挂 167 收藏 TAG: 王者荣耀合规外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