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到,不少人都会选择外出旅游。然而你知道吗?无论是选择公路还是铁路出行,你行经的道路和桥梁,很多都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

央视在国庆假期推出原创纪录片《超级工程Ⅱ》,用最直观的镜头记录了这些震撼人心的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整部纪录片分4集,分别介绍中国的道路、桥梁、港口和高铁列车中的超级工程。

雅西高速

设计师的想象力让陡坡变平路

在中国的版图上,散布着66万个光点,每一个光点,代表一个中国最基础的行政单位。中国的雄心是,即使再偏远的乡村也要通上公路。从1988年,中国拥有第一条高速公路开始,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高速公路里程爆发式增长到12万公里,超过加拿大和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今天,中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工程师们接下来要攻克的是路网末端以及难度超高的路段,如今他们已有足够的能力将道路拉直,可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

我们国庆走过的这些路、跨过的这些桥,都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图1)

△ 建好的雅西高速

在中国西部,高山耸立,峡谷横行,地势险要至极。雅西高速(四川雅安—凉山冕宁),从四川盆地边缘出发,需要穿越海拔3000多米,犹如高墙一样阻隔的横断山区。在以前,短短300公里的距离,开车却要10个小时。现在,工程师们决定穿山直线而行,但问题出现了:石棉到冕宁段必须翻越拖乌山脉,其中57公里要爬1500米的竖直距离,有一段4公里内要克服500米的高差,意味着平均坡度将达到9%,对于满载货物的重型卡车来说,这是一个绝对危险的坡度值。设计师必须发挥想象力,将坡度减少70%!

最终,设计师们借用了停车楼里螺旋线攀爬到楼上停车的思想,在这里设计了两次螺旋线展线,通过螺旋爬升的方式克服了这个竖直高差的困难。

我们国庆走过的这些路、跨过的这些桥,都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图2)

△ 雅西高速的两次螺旋线展线设计

修好的的雅西高速成为西南地区的主要通道,并节省了一半的行车时间。

三元桥换梁

天才方案将工期从两个月缩短为43小时

北京,中国的首都,一个拥有21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汽车则有560万辆,如果紧密停放,可以覆盖整个城市的中心区。三元桥,位于北京主干道三环路上,高峰时1小时就有1.3万辆车等待通行。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整座桥面临更换。但如果按正常方式封道维修2个月,将会到来巨大的麻烦。工程师们计划在极限时间内将旧桥梁完成更换,他们将使用一个天才的方案。

我们国庆走过的这些路、跨过的这些桥,都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图2)

△ 北京三元桥

2015年11月13日23时,三元桥换梁工程启动。不到6个小时,拆除1600吨的中央旧梁。

24个小时后,旧梁清理完毕。

我们国庆走过的这些路、跨过的这些桥,都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图2)

△ 三元桥换梁现场

两台驮梁车举起新梁,以每分钟行走1米的速度移动60米。70分钟后新梁就位,浇筑混凝土,摊铺沥青。

2015年11月15日18时,交通恢复。43小时的背后,是150个日夜的精心准备,而周一上班的人们甚至没有注意到旧桥已换新颜。

京沪高速铁路

世界最长桥和无数细节连接北京上海

2011年,中国投资2209亿元一次性修建的京沪高速铁路通车,不仅连接起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北京和上海,沿线所经过的区域,覆盖全国近1/4的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就有14个,联通了整个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带。

我们国庆走过的这些路、跨过的这些桥,都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图2)

△ 京沪高速铁路

每天,350多列CRH380高速列车以300公里以上的时速在京沪高铁上行驶着,每5分钟就有一辆列车准点发出,比大部分公交车都要密集。在运行5年后,京沪高铁已经运送了4.9亿人次,而这段1318公里的旅途,最快只需4个多小时,要让这样的高效运转得以实现,需要解决无数的难题。

列车需要以300公里的时速跨越长江,于是中国人修建了世界上首座设计荷载最大的六线铁路大桥——南京大胜关大桥。而丹阳至昆山段的世界第一长桥丹昆特大桥,长度更是达到惊人的164.5公里,整座大桥横穿阳澄湖,跨越道路180多条,而且彻底解决了地基沉降的问题。

我们国庆走过的这些路、跨过的这些桥,都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图2)

△ 丹昆特大桥

高速道岔是制约高铁速度最关键的控制节点。不同于汽车、轮船,火车是没有方向盘来操纵转向的,要让机车从一股道转换到另一轨道,全靠道岔的引导,列车速度越快,转弯的曲线半径就越大,道岔也变得更长,才能保证列车不脱轨。而要让列车能以数百公里的时速变更轨道,需要同步控制几十个转辙机,推动高速道岔进行转换,这就要求道岔需要保证绝对安全,钢轨不能有一点损伤,连接处必须密实,而转辙机的每个触点都要接触良好。对于整个高铁系统来说,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我们国庆走过的这些路、跨过的这些桥,都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图2)

△ 铁路工作人员在深夜列车停运后测量、检查每一处岔道,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也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细节,让中国的高速铁路在短短12年内迅速发展,建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全程达到2万公里,占据世界高铁里程的60%,让高铁真正变成了一种大众化的运输工具,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行的首选方式。

该纪录片的调色指导罗梦舟对我们说,《超级工程Ⅱ》展现一座座饱含创意与极致挑战的工程奇观,向全球展示了中国人正在以中国速度,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今天,距离不再是点与点之间的物理长度,而是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路的延伸让人与人的距离在不断缩短,桥梁也正在帮助人们跨越更多不可逾越的天险,成为连通地域和跨文化交流的通道,甚至是开启了人们全新的生活,而这一切背后,是大型设备的制造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更是国家实力不断提升的有力证明!祖国的强大,值得我们所有人自豪!

“超级工程”背后有何“超级创新”

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实现全线贯通。被英国《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自2012年7月施工单位进场以来,建设历时4年多,产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形成了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是中国造桥技术的最高体现。

我们国庆走过的这些路、跨过的这些桥,都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图2)

“中国工法”实现行业新高

港珠澳大桥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分别由22.9公里的主体桥梁和6.7公里的隧道与人工岛构成。作为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港珠澳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的重量,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

在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看不到人头攒动、千军万马的施工景象,而是为数不多的大型装备在现场进行砌积木式的装配化安装。桥墩、桥面、钢箱梁、钢管桩等都是在中山、东莞等地厂房里建设好后,再用巨轮拖到海上安装。

港珠澳大桥多项施工工艺和标准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工法”。特别是九洲航道桥桥塔的安装采用整体竖转提升方案,也属国内首创,填补了用提升支架整体提升、滑移滑道竖转方式安装上塔柱领域的一项国内空白。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三座海豚塔的安装则采用两台大型浮吊船协同作业,将2000多吨的钢塔在海上实现空中翻转,最后精确定位在承台上,其整个吊装工艺的研究历时两年,属世界首创。

在解决海上桥梁的耐久性问题上,科研人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防腐防震措施,系统地保障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达到120年,打破了国内通常的“百年惯例”。

我们国庆走过的这些路、跨过的这些桥,都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图2)

先进水平体现综合国力

沿珠海情侣南路远眺,蜿蜒的“钢铁巨龙”静卧于大海深处,驾车从珠澳口岸出发,迎着海风从超百米高的桥塔“风帆”“海豚”和“中国结”身边掠过,3种不同造型的桥塔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标志性景观。

为满足珠江口水利防洪要求,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共有190个桥梁承台埋入了海床面以下,最大限度地减小了阻水率,既提高了港珠澳大桥的非通航孔桥桥墩的防撞能力,又至简至美,犹如长龙卧波。

参与大桥建设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谭国顺表示,港珠澳大桥不仅代表中国桥梁的最先进水平,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引起了国际桥梁界的高度关注,吸引了国际一流的桥梁专家和团队前来参与建设,有来自丹麦、美国、荷兰等多国的专家参与技术咨询和质量顾问。

这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建设奇迹!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规模之最的背后,也代表着这个超级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制造施工,从质量控制到工程管理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最大钢箱梁和桥塔的制造安装、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两大人工岛的快速成岛等技术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行政总监韦东庆表示,港珠澳大桥主桥全线贯通后,预计大桥最快于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网友热议

KT木头箱子:作为一个土木人,感到很骄傲!

清风伊人醉:为祖国的建设发展感到骄傲!

晶哥:看着很感动,国家快速发展造成很多并发症,但是就是我们在努力、摸索,拼搏出一条属于中国的发展之路。

自由的微风夏天:这个片子和表现的工程的确很牛,最牛的是设计者和建设者大部分很年轻,是中国的骄傲,满满的正能量。

嫣嫣雨婷:每次坐车经过山隧道我都会感叹,这些工程是怎么建成的。中国的工程第一、实至名归!